一期项目预计投资金额75亿元(含流动资金),二期项目预计投资金额35亿元(含流动资金),三期项目投资金额需另行预估,配套隆基全球创新中心项目预计投资约15亿元。
也有厂商认为,技术领先产品永远不会过剩。这并不局限于硅料等上游产业链,招标市场同样竞争激烈。
各家厂商的电池技术路线虽然侧重方向不同,但总体上大同小异。无论是在光伏领袖们的公开演讲、小范围交流,或是媒体的追问中,内卷、过剩都是高频词。光伏上下游的博弈也是行业内卷的生动写照,早在2021年,就有下游企业举报上游厂商不正当竞争。最热光伏展正式开展前夕,一家头部光伏厂商负责人在SNEC论坛上的判断,给行业浇了一盆冷水。上述数据反映了光伏供给侧的情况,从需求侧来看,虽然业内已经喊出了太瓦(1000GW)时代的口号,但去年全球新增规模是230GW,今年最多也只有400GW左右。
但细究这句话,背后潜台词是行业参与者要不断地提高产品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因为在供给大于需求的情况下,市场会将产品按照效率高低或成本高低排序,技术领先的标准实际上是不断被提高的。今天这个Party(展会),在接下来的三四年时间里是很难被超越的。记者了解到,作为西南首个大规模光伏组件生产基地,该项目有望今年内投产,届时成都造光伏产业链条将进一步完善,助力千亿级绿色产业集群加速崛起。
不仅如此,今年以来,随着新基地陆续建成投产,2023年底通威组件产能预计达到80GW业内人士认为,从中游太阳能电池片到下游光伏组件,成都的光伏产业链正不断完善。近日,通威太阳能(组件)金堂基地光伏组件项目首批设备进场仪式举行。记者了解到,作为西南首个大规模光伏组件生产基地,该项目有望今年内投产,届时成都造光伏产业链条将进一步完善,助力千亿级绿色产业集群加速崛起。
不仅如此,今年以来,随着新基地陆续建成投产,2023年底通威组件产能预计达到80GW。去年8月份,作为光伏硅料、电池双龙头的通威股份宣布将公司业务范围全面向产业链下游拓展至光伏组件环节。
在完成设备调试后,项目有望正式投产。数据显示,2022年,成都市光伏产业规模近200亿元,以双流和金堂为核心承载,已集聚通威太阳能、成都中建材光电、天合光能等20余家重点企业,以通威太阳能等企业为代表的千亿级光伏产业集群正加速崛起。项目将在通威太阳能金堂基地建设经验上,打造全球领先的智慧化组件标杆工厂。同时,通威拟在成都市双流区投资105亿元建设年产25GW光伏组件项目,产能规模将再上新台阶。
据悉,通威组件金堂项目于今年2月10日开工建设,项目规划产能16GW,经过工程部、安环部、设备部等各个部门鼎力协作,直至4月29日M2主车间封顶,从打桩到主体封顶共耗时78天,刷新了通威太阳能新项目建设的历史纪录。记者走进通威太阳能金堂基地看到,在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忙着将光伏组件设备搬进场为解决这一问题,有些研究人员使用各种保护材料来封装钙钛矿,使其免受空气和潮湿的影响。MIT光伏研究实验室负责人托尼奥博纳西西指出,钙钛矿的一个优点是它们在实验室中相对容易制造,其化学成分很容易组装,但材料在室温下容易结合在一起,也容易分开。
硅太阳能电池板在使用25年后,仍能保持25%的功率输出,但钙钛矿电池下降得很快。专家指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凭借高效率、低成本、低能耗、应用场景丰富等特点,在降低光伏成本革命中备受关注,但其耐用性和稳定性仍需进一步提高。
东京大学教授濑川浩司的测算显示,到2030年日本钙钛矿电池覆盖的面积最大可达470平方公里,发电能力为600万千瓦,相当于6个核电站。下一代技术蓄势待发2013年,《科学》杂志评选十大突破,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入选,被称为最有前景的下一代光伏技术。
法国光伏组件商Voltec Solar和法兰西岛光伏研究所合作,计划到2030年建设一处规模达5吉瓦的钙钛矿/硅串联太阳能电池超级工厂。该公司也计划在德国柏林附近扩建其试点工厂,并在2030年左右将生产规模扩大到10吉瓦。今年4月,七国集团气候、能源和环境部长会议发布《联合声明》称,将推进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等领域的技术革新,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这一能源领域的新秀引发强烈关注。此外,钙钛矿电池还具有轻、薄、可弯曲等特点,可铺设在传统硅基电池无法覆盖的墙壁表面或列车车顶,操作工序十分简单,且价格几乎减半。引国际投资热潮在全球脱碳浪潮下,硅基电池的性能正在接近其理论极限,钙钛矿太阳能技术已成为众多企业眼中的香饽饽。《日本经济新闻》在报道中指出,当前,钙钛矿电池主要有单结钙钛矿电池和叠层钙钛矿电池。
今年6月,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称,该校研制的钙钛矿/硅串联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高达33.7%,创下世界纪录。法兰西岛光伏研究所项目总监格雷戈里马克表示,钙钛矿层比硅层薄很多,使用的材料减为约1/100。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工程学教授马丁格林表示,钙钛矿制造商需要证明电池板的使用寿命为2530年,这是行业标准。博纳西西参与的一项研究表明,一旦钙钛矿的使用寿命超过10年,加上其制造成本低廉,就能在很多大型公用事业场所替代硅基太阳能电池。
Voltec Solar公司总经理卢卡斯韦斯则强调,串联技术将是未来十年的主导光伏技术。英国牛津光伏公司计划今年推出其商用钙钛矿/硅叠层电池,预计转换效率为27%。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近日报道,单结钙钛矿电池的理论转换效率可达33%,而钙钛矿/硅串联电池的理论转化效率可达43%,都超过单晶硅电池29.4%的理论转换效率。叠层钙钛矿电池指钙钛矿层可堆叠在彼此之上,也可堆叠在传统晶硅太阳能电池之上,形成能吸收更宽太阳光谱的串联电池。法兰西岛光伏研究所总经理罗杰德罗兹多夫斯基-施特雷尔表示,这是一场技术革命,与传统技术目前可实现的最佳效率相比,它不仅能够在光伏组件层面实现30%的效率,还能通过利用回收材料,减少能耗和材料消耗。近日,《日本经济新闻》也集结部分专家,对太阳能、风能、核电、二氧化碳回收等5个领域备受瞩目的11项脱碳技术的普及程度进行了评估,结果发现,在即将实现商用的领域中,最引人关注的是下一代太阳能电池钙钛矿电池,其可能成为能源行业的游戏规则改变者。
欧洲PEPPERONI项目于去年11月1日启动,旨在推进欧洲大陆的叠层太阳能光伏电池的制造和产能,重点关注钙钛矿/硅叠层电池,这一项目将持续4年,由欧洲地平线计划与瑞士教育、研究和创新秘书处共同资助。不过,科学家们已经取得重大进展: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寿命从最初的几小时,增加到几周、几个月,最新出炉电池的使用寿命可长达几年。
牛津光伏公司首席技术官克里斯凯斯称,该公司已将其钙钛矿/硅叠层电池设计为达到或超过25年的使用寿命。而且,这些材料可在较低的温度下加工,从而节省能源、减少排放。
耐用性和可靠性亟待完善据麻省理工学院(MIT)网站报道,虽然钙钛矿显示出巨大的前景,多家公司已经开始进行商业化生产,但耐用性仍然是其面临的最大障碍近日,《日本经济新闻》也集结部分专家,对太阳能、风能、核电、二氧化碳回收等5个领域备受瞩目的11项脱碳技术的普及程度进行了评估,结果发现,在即将实现商用的领域中,最引人关注的是下一代太阳能电池钙钛矿电池,其可能成为能源行业的游戏规则改变者。
硅太阳能电池板在使用25年后,仍能保持25%的功率输出,但钙钛矿电池下降得很快。此外,钙钛矿电池还具有轻、薄、可弯曲等特点,可铺设在传统硅基电池无法覆盖的墙壁表面或列车车顶,操作工序十分简单,且价格几乎减半。引国际投资热潮在全球脱碳浪潮下,硅基电池的性能正在接近其理论极限,钙钛矿太阳能技术已成为众多企业眼中的香饽饽。英国牛津光伏公司计划今年推出其商用钙钛矿/硅叠层电池,预计转换效率为27%。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近日报道,单结钙钛矿电池的理论转换效率可达33%,而钙钛矿/硅串联电池的理论转化效率可达43%,都超过单晶硅电池29.4%的理论转换效率。该公司也计划在德国柏林附近扩建其试点工厂,并在2030年左右将生产规模扩大到10吉瓦。
牛津光伏公司首席技术官克里斯凯斯称,该公司已将其钙钛矿/硅叠层电池设计为达到或超过25年的使用寿命。欧洲PEPPERONI项目于去年11月1日启动,旨在推进欧洲大陆的叠层太阳能光伏电池的制造和产能,重点关注钙钛矿/硅叠层电池,这一项目将持续4年,由欧洲地平线计划与瑞士教育、研究和创新秘书处共同资助。
Voltec Solar公司总经理卢卡斯韦斯则强调,串联技术将是未来十年的主导光伏技术。法兰西岛光伏研究所项目总监格雷戈里马克表示,钙钛矿层比硅层薄很多,使用的材料减为约1/100。